2019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之“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专题顺利举行

2019-10-30
地球所

  “2019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10月27日-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约2000人汇聚一堂。

  10月29日,第22专题“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顺利召开,专题包含21个口头报告和8个壁报。报告内容从前震序列到余震研究、从大地测量到数值模拟、从超密集地震台阵到震前震后大地电磁观测对比研究、从卫星观测数据到地下温度场研究等等方面均有涉及,精彩纷呈。专题由张晓东研究员、任金卫研究员、江在森研究员、周仕勇教授主持。专题吸引数十位专家参与讨论。

  专题主持人张晓东研究员、江在森研究员主持报告

  数十位专家参与专题、聆听报告

  报告具体内容包括:2019 年 6 月 17 日四川长宁 M6.0 地震及其余震的区域地震学观测、中国西南地区震源参数及其流变学意义、 川滇地区 Ms6.5 及以上大地震前震序列研究、2008 年Mw7.9 汶川地震的一项余震预测的回溯性研究和改进、云南小江断裂带重复微震研究、AETA实验观测和强震前兆研究、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空段的应力调节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川滇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数值分析、 GPS 数据揭示的川滇块体南部地区现今地壳构造运动、 川滇地壳动力学模型:来自断层,低速体和 GPS 的约束、InSAR 并行化时间序列数据处理在华北地区大规模形变场监测中的应用、多源观测数据约束的龙泉山断裂带构造新模型、利用高频功率积分比值法自动检测地震动态触发、PAD:基于长短时窗法和时空域关联的微震检测技术及其在小江断裂 带密集台阵的应用 、CPPC:一种新的断层首波拾取算法及其在小江断裂带的应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大地电磁三维探测研究在四川长宁地震窗的应用、利用程海断裂带密集地震台阵数据应用RF-RTM 方法研究地壳结构 、探索气溶胶异常与地震活动关联性—芦山地震、基于川西断裂带近地表温度时间序列的地下水流速变化与地震响应关系研究等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郑勇教授介绍汶川、芦山地震间地震空区地震危险性的最新分析结果

  付广裕研究员介绍四川龙泉山断裂多年工作的总结成果

  赵连锋教授介绍长宁地震的最新研究成果